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
  • 电话:
  • 传真:
  • 邮箱: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就业指导
  • 简历每年浪费20亿 个性版比豪华版更受青睐
  •   薄熙莹黄菊自杀真相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我们的祖先靠这一点积累了巨大的财富。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,越来越多的浪费现象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,并逐渐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习惯,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现象,却极大地浪费了资源,阻碍了社会的财富积累。

      6月26日上午,郑州市体育场,一场招聘会正在进行,近40℃的高温,也比不过应聘者的热情。然而,一名大学生在投出求职简历后,看到招聘单位没有录用意向,又将简历要了回来。她的理由是:“制作一份简历要花几十元钱,既然对方不会录用我,简历放在那里也是浪费。”

      目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期,很多人在求职时都制作了豪华简历,动辄花费数百元甚至上千元。这些豪华简历未必会对他们的就业起到关键作用,却造成了资源浪费

      6月26日上午,郑州轻工业学院的王珊和同学来到郑州市体育场,在多个招聘摊位前浏览招聘信息后,王珊选择了4家公司,递上了自己的简历,但最终只有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和她简单交谈了两句,其他3家公司只是收走了她的简历,连看也没看,就放到一边。

      中午,招聘会快结束时,王珊留意了一下自己递过简历的一家招聘单位,看到一名工作人员正准备将收到的简历打捆带走,王珊上前去问:“什么时间出招聘结果?”工作人员告诉她:“现在还说不了。”王珊说:“既然我没有希望,就把简历还给我吧!”

      工作人员很诧异,不过还是翻出了王珊的简历并还给了她,“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索回自己简历的大学生,实际上,没有录用意向人员的简历放到我们公司也是浪费,时间长了都当废纸清理掉了。”这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。

      王珊告诉记者,为了找工作,她省吃俭用制作简历,每份花了30元,从春天到现在,已经递出去60多份简历,花了近2000元。现在手头已经没有几份了,遇到没有录用意向的单位,就把简历要回来,能省一点就省一点。

      当天招聘会结束后,记者在现场看到,废弃的简历不计其数,有些堆在招聘台上,有些直接被扔进垃圾箱。一名捡废品的老太太手里提着一个大编织袋,里边装满了废弃的简历以及招聘广告。前来求职的郑州大学的一名男生很心疼:“说不定自己的简历就在垃圾箱里,都是花钱做的,真浪费。”

      记者走访了河南农业大学、河南财院附近的文印店,发现生意十分火爆。文化一家文印店的老板告诉记者,简历样式大概分两种:普通型和豪华型。普通型只是打印一份彩色封面,内容都是普通的A4纸,一份不到10元。豪华型简历用材考究,全部用铜版纸,而且“花”招迭出:色彩绚丽的彩色封面、用PHOTOSHOP特制的自荐信、多幅数码冲印的摄影作品……每份价格从30元到近百元不等。这位老板介绍,选择豪华型简历的毕业生越来越多。2007年,京华时报曾与新浪考试频道联合推出的“毕业生就业成本调查”结果显示,在参与调查的3504名毕业生中,约1/3的人就业成本超过3000元,其中,简历一项就占了总成本的20%。

      一家调查公司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,毕业生就业成本已经超过万元。每年因为制作简历所造成的浪费达到惊人的数字,央视一则报道显示,无效简历每年最少浪费了20亿元以上。

      “看到那么多纸张被浪费,我真有点心疼。”三全公司人事部经理表示,大学生简历的包装越来越花哨,艺术字体和美人照,各式各样的复印件,有的还附上了用光盘制作的视频简历,“简历那么厚,可关键的信息就几行字,我们其实只看第一页,最多看前三页。豪华的不一定是最好的。”

      新浪网的一项调查也表明,招聘者在对求职简历进行初审时,平均花费在每份简历上的时间不到两分钟,能仔细阅读的材料不超过两页。

      “简历应该有个性,把自己的特长介绍出来就行了。”三全公司人事部经理说,“对于企业来说,更注重毕业生简历内容的真实性和含金量,以及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,这是花哨的‘表面文章’所不能替代的。”

      河南财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汪国强,大学生们在制作简历时要注意使其内容更充实、更有新意。当然也要注意简历制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,在简历中能展示自己特点的地方要尽量展示,比如有些学生书法很好,就完全可以用手写的方法来制作简历,自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
     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,许家印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系。毕业之后他在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工作了10年。1992年南巡后,带着创业的热情,许家印来到深圳。

      为了能迅速找到工作,他制作了20多份简历,每份简历有三十几页,然而东奔西跑三个月,简历都发完了,却如同石沉大海,一点消息也没有。

      于是,许家印换位思考,又制作了十几份只有两页的简历,没想到很快就有几家公司的老总约他面试。在几家大公司的盛情邀请下,许加印最终和一家连锁商店的老总签了约。

      多年过后,回顾当初的求职经历,许家印深有感触地说:“现在自己终于明白了,老总们怎么可能看你那三十几页的简历呢!”